十二五发展规划
为全面贯彻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、教育部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(2010-2012年)》《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等文件精神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,促进冀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,结合学校实际,制定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。
一、基本情况
1、发展基础
办学20多年来,特别是“十一五”期间,以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为契机,深化改革,加强管理,发展为一所以中专教育为主体、职业培训并存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。现占地158.5亩,建筑面积7.5万平方米,办有机械加工、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、计算机应用、现代农艺、现代园艺、畜牧兽医、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、计算机平面设计、客户信息服务、铁道运输管理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财会等长线专业16个,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个,市级骨干专业2个。现有专任教师207名,其中,中高级教师88名。双师型教师占80%。有硕士研究生1名,在读研究生7名,衡水市级骨干教师11名,省教学能手3名,省级教学名师、骨干教师各1名,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名。全日制在校学生4800名,年短期培训能力为6000人次以上,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初中级技术及经营、管理人才,成为冀州采暖铸造、化工、玻璃钢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、汽车配件、医疗器械三大区域优势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、培训和输送基地,充分发挥了骨干、示范和引领作用,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、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星火计划科技示范学校。
2、面临形势
(1)办学规模需进一步扩大。随着冀州“三抓三促,两区一带动”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,大企业、大项目不断引入,现有办学规模已不能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。再就是企事业单位岗位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对办学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(2)教学设备需进一步完善。适应科学知识和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,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,扩大规模。
(3)教学改革需进一步加强。围绕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的实施,教学管理、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。
(4)办学体制需进一步优化。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,形成合力,必须在社会舆论、政策争取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,
二、指导思想
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全国、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以服务为宗旨、以就业为导向、以能力为本位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办学规律,面向社会、面向市场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进学校现代管理,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,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、文化基础、职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,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、钻研精神、务实精神、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,为冀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,创造更好的办学效益,把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。
三、总体目标
“十二五”期间,以争创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学校为目标和抓手,坚持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,坚持多层次、多形式、多规格的办学之路,满足广大学生就业愿望和各类在职人员培训提高的需要,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,教育教学改革特色更加鲜明,切实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,为国家、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四、具体目标:
1、办学规模和效益。年均招收学历教育新生2000人,在校学生规模达到5000-6000人,年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6000至8000人。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,实践能力、创业能力、创新能力较强,计算机水平、普通话水平、岗位操作能力、适应社会能力、创业能力等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,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%以上,实现办学效益、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2、办学体制改革。改革学校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,在巩固与春风集团、可耐特有限公司、华冲电器、省级苗木基地、富士康、可立新电子公司、清华万博、北大青鸟、长城汽车等培训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,拓宽就业网络和市场。同时,通过举办企业冠名班、共同设计教学内容、质量标准等形式,实现由“校企合作”向“校企一体化”的提升与转变。
3、教育教学改革。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,充分显示学生的个性特点,认真探讨职业道德教育、文化基础教育、职业能力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、模式和方法,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、钻研精神、务实精神、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;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办学和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模式。
4、教师队伍建设。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观念先进、业务精良、结构合理、专兼结合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、实践能力的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。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100%;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达20%以上;“双师型”专业课教师达到90%以上;每个骨干专业至少配备有1至3名师德高尚、专业理论水平高、专业技术能力强的高职教师或学科带头人。
5、专业建设。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的需要,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,改革调整现有的专业,优化专业整体结构。专业设置体现出长线和短线结合、以短补长;骨干与辐射贯通,滚动发展;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互补,多元结合。建设骨干专业,力争建设省级骨干专业3个,其它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6、课程和教材建设。围绕冀州“一红两白(辣椒、棉花、食用菌)”特色产业和采暖铸造、玻璃钢、化工等区域优势企业,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,构建以学生为主体,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,既能体现新观念、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方法,又能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,适应学生对教育多元化选择和终身学习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。开发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,体现办学特色,专业课教材中校本教材达10%。
7、校园设施建设。依托冀州教育园区,实行学校易地新建,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园区,分为综合教学区和农业科技生态园区两个功能区。综合教学区,规划占地200亩,新建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、图书馆、师生食堂、学生宿舍、田径运动场等设施。农业科技生态园区,规划占地300亩,包括:(1)养殖区,为牧医专业实训基地,建兽医服务站1所、动物园1个。(2)种植区,为现代农业、现代园艺实训基地。(3)旅游观光区,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馆、农产品展室、特色瓜果采摘区、植物园区、雕塑园及花园式带状绿化。(4)科研信息区,建设科研展示中心1个和信息服务中心1个。
8、实训设备建设。投资1400万元,新建实训楼1座,建筑面积10000m2,框架结构。同时,按照最新生产工艺和标准,适度超前添置实训楼配套设备,建设计算机类专业化机房,建设财会专业、电信传媒专业、航空票务专业、列车乘服专业仿真教室,建设汽车维修与美容专业、机械专业,电子电工专业仿真车间。建成建筑施工专业实训工地,
9、信息化建设。全面推进“教育信息化”工程,投资70万元对现有微机室进行更新换代;投资300万元对校园网改造升级,保证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,所有教师人手一台电脑。加强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建设,努力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校园;建设教师电子备课系统、教学视频点播系统,为教师提供特色教学资源服务。
五、保障措施
1、扩大社会参与度,改革办学模式。坚持“以服务为宗旨、以就业为导向”,完善“政府主导、依靠企业、充分发挥行业作用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”的多元办学模式。对学校本部、徐庄实训基地等办学资源,通过整合、调整、置换等方式,进行整合,优化办学资源配置,实行办学集中化、园区化,增强学校办学实力。联合当地采暖铸造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、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,实行优势互补,共建双赢。
2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,改革教学模式。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,加强实践教学,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,实践课程占课程总量的60%以上。创新教学环境,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。创新教学方式,深入开展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场景教学、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,通过数字仿真、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,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,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,增强教学的实践性、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高教学质量。
3、适应企业社会需求,创新教育内容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,实行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、专业对接产业、课程对接岗位、教材对接技能“四个对接”。根据冀州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,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。加大投入力度,建设数控、电子、现代农业等的精品专业。以“冀州市惠农科普服务中心”等为依托,建立由行业、企业、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,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,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、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;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、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。创新教材展示方式,实现教材、教辅、教具、学具、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。
4、注重综合素质,改革培养模式。继续完善“十星级优秀班级”争创、处室实习等管理模式,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,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、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,实行全面育人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,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,实行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、顶岗实习。立足校企资源共享、互利共盈,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,促进知识学习、技能实训、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,推动教、学、做的统一,实现学生全面发展。
5、突出技能培养,改革评价模式。以冀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为依托,以每年一度的“校园技能与文化艺术节”为载体,按照企业用人标准,实行学校、行业、企业、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,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。突出技能,考核学生的学习,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,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,引导学生全面发展。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行为,动态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
6、完善激励机制,加强队伍建设。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要契机,以改革教师培养、评聘和考核为核心,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、专业教学能力、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。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,创新人事分配制度,形成吸引人才、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。改善教师队伍结构,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。积极创造条件,认真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,加强专业带头人、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,利用每年寒暑假,安排不少于30%的教师接受各业培训,提高队伍整体水平。
7、健全规章制度,完善内部管理。以制度建设为基础,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,提高规划、执行、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、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、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、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。同时,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、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,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;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、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。
8、拓宽资金渠道,加大办学投入。通过人大代表建议、政协委员提案等多种渠道,积极建言献策,努力创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。积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严格落实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,争取资金支持。通过集团化办学,校企合作,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办学,争取社会资金投入,开辟新的资金来源。积极开展产学结合,大力举办校办产业和实体,增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,采取多种途径筹集办学资金,保证规划的实施,确保学校的稳定发展。